
备受瞩目的《纯电动车标准纲要》目前已上报国家标准委,年底前有望出台。
所谓纯电动车是指完全由动力蓄电池提供电力驱动的电动车。今年以来,国内自主品牌销量每况日下,纯电动车是中国汽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唯一机会和希望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销量的扩大,纯电动车成本将大幅下降,甚至低于传统汽车。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,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车企都将目光投向了纯电动车的设计研发。
诚然,中国汽车产业大而不强,关键原因是缺乏核心技术,尤其是动力总成的电控,中国企业长期落后于国外企业并且很难追赶。由于技术水平落后,中国企业需要向国外企业购买核心零部件,因而利润大量流失。要改变这一状况,只能另辟蹊径。
在电动车的电控方面,国外企业也是刚刚起步,中国与国外企业相差不远。发动机要控制燃烧、热、排放等,而电池是电化学控制,电机的控制要简单一些;此外,内燃机的自动变速箱多的需要9档,电动车的变速箱则只需要3档。因此,在电动车的电控方面中国存在突破的可能。
早在去年,一些地方政府就热情高涨的为纯电动车建充电站等基础设施时。但当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:有的纯电动汽车采用“插电式”,电力耗尽后需要找个插座充电;有的纯电动汽车需要采用直流电桩充电;而有的则需要交流充电桩……甚至各汽车厂家电池规格不一,包括充电接口也不尽相同,因为标准不统一,各地的充电设施都只能各自为战。
此次的《纲要》中,关于纯电动车充电方面的相关标准,国家有关方面一直希望能向国际化靠拢。在全球围绕电动车充电机制开展的研究基础上,国际电工委员会将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,对各个国家的各种电力基础设施做出规定,避免全球不同地区因纯电动车业务互不兼容而造成的风险。
由此可见,纯电动车的电池问题显得尤其重要。现在全世界难点在哪里呢?电池必须有成百上千的单极电池成组才能供电动车用,成百上千的电芯在一起管理控制太难了。一是电池本身质量的一致性要求苛刻;第二,成组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,比如要求冷却技术及时跟进;第三,系统化管理控制的水平不行。目前,只要有一个电池坏了,整体电池就不能工作了。除此以外频繁充放电容易让电池寿命减少。于是有人开始大胆的想象:为什么能量一定要储藏在车上了?能源如果不需要放在车上,像有轨电车或动车组一样,从线路上或外部设施取电,那对车载电源的要求就会大大降低。这可能是电动车的最终出路。目前,车企已经研发出无线充电技术,能够做到一米左右的距离,95%的传输效果,而且充得特别快,零点几秒超级电容就充满了,一个车经过这个线圈,两个线圈只要一合上,即可完成充电。一条路有几条车线和一条充电车线,看自己的电量没有了,往上面一走就充上了。线充电系统投资要比设充电站成本低多了,因此这也将成为电动车充电的最理想方式,在不久的将来,也许它会替代充电站的存在。
思想有多远,路就走多远。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,过去一切的不可能就将会变成可能。纯电动车,作为一门新兴行业,尽管前进的道路上布满荆棘,但是前途毕竟是一片光明。